編者按:近日,澎湃新聞刊發兩會報道《沈國軍:加快自然保護地立法,鼓勵公眾參與自然保護地治理》,以下為報道全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銀泰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執行主席沈國軍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自然保護地立法,鼓勵公眾參與自然保護地治理的提案》。
沈國軍指出,目前公眾和社會組織參與自然保護地治理,存在無法登記備案、缺乏從土地權屬上確保社區參與的法律機制等問題。
為此,沈國軍建議加快《自然保護地》的立法工作。一是明確公益保護地的備案登記制度;二是在自然保護地立法中,將法定地役權具體化,確立公共地役權;三是采用行政合同的方式,鼓勵自然保護地委托社會組織或社區管理;四是明確特許經營的制度,并優先鼓勵當地社區及企業作為特許經營主體;五是鼓勵普通民眾以志愿者形式參與自然保護地管理,建立自然保護地志愿者服務制度。
沈國軍在提案中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綠水青山,走綠色發展之路,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始終強調的重要發展戰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我國正式設立國家公園的起始之年,妥善處理好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尤為重要。
2019年中央發布《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指導意見》,要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創新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機制,并鼓勵在自然保護地體系中探索公益治理、社區治理和共同治理等保護方式。
盡管上述政策明確了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基本原則。但目前,公眾和社會組織參與自然保護地治理,存在無法登記備案、缺乏從土地權屬上確保社區參與的法律機制等問題和障礙。
對此,沈國軍提出上述建議,并認為社會參與才是自然保護地立法的核心。
實際上,今年已是沈國軍連續第三年提交自然保護地相關內容的提案。2019年兩會期間,他提出的生態保護地役權建議,自然資源部在提案復函中表示,“沈國軍委員的建議非常有建設性和現實意義,自然資源部將積極推進保護地役權法律體系和相關制度研究。”
“我們將持續關注并繼續投身于生態保護建設,不斷探索、創新公益組織和社會資本參與自然資源保護的方式和途徑,以共享價值與平臺思想理念推動著公益環保事業的發展。”沈國軍說,身為政協委員、企業家,自己有使命持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踐行黨和國家的綠色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