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河北省淶源縣淶源鎮扯拽溝村的劉大爺今年62歲,他一直生活在這個被群山環繞的村里。和劉大爺一樣,這個村的村民大部分住在土坯房里,從外觀看,很多房子的墻壁已經坍塌。村里沒有柏油路,一條條山路彎彎曲曲,出行非常不便。全村飲水困難,在機井出水量不足時,只能走很遠的路去挑泉水。受氣候及土壤條件限制,一年只能種一茬玉米或者蕎麥,種糧的收入基本算是劉大爺家的全部經濟來源,再扣除化肥、種子和農機具的成本,劉大爺家兩口人的年收入在3200元左右。
像扯拽溝村這樣的貧困村,淶源縣全縣共有152個,貧困人口5.03萬人。淶源縣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深山區,是一個全山區縣,境內群山起伏,溝谷縱橫。一些貧困村民久居深山,山里土地貧瘠、生活條件較差、交通閉塞,在這種環境下,脫貧任重道遠。但現在,像劉大爺一樣的貧困農民,他們的生活即將得到改變。
2016年4月6日,河北省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在河北省淶源縣舉行,總計200余人參與了會議。出席會議的領導有: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河北省委副書記趙勇、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剛、河北省政府副省長沈小平、河北省政協副主席郭華、河北省有搬遷任務的市、縣(區)委政府的相關領導等。銀泰農業集團作為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的建設單位,其主要負責人也參加了會議。
圖一:河北省委副書記趙勇宣布河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正式啟動
當天,與會領導先考察了淶源縣白石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并在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現場召開了河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啟動會議。趙勇宣布河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正式啟動。現場工程車鳴笛30秒致賀,鳴笛后工程車啟動作業。
圖二:銀泰建筑工人在淶源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開工現場
在隨后舉行的室內現場會上,洪天云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肯定了河北省脫貧攻堅戰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提出建議、要求和期望,希望河北省將淶源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做成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的示范工程,并向全國推廣淶源經驗。
趙勇做了總結發言,他表示,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當頭炮”,是治本之策,要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貧困地區同步小康。他還提到,在實地調查后,易地扶貧搬遷要解決老百姓的收入問題,要把發展產業作為支撐,為此引入銀泰農業集團幫淶源謀劃產業發展,進行市場化運作。
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多次表示,銀泰農業的理念是緊緊圍繞“兩區同建、兩區同營”來展開工作。所謂的兩區同建,指的是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和扶貧產業園區,從前期的選址、規劃,到后期的施工建設必須同步進行。通過建設移民安置區,解決移民的“安居”問題;通過建設扶貧產業園區,解決移民的“樂業”問題。
據了解,銀泰農業集團正在助力政府扶貧,為縣域經濟規劃出謀劃策,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是銀泰農業集團全力打造的重點工程,包括兩大項目:淶源縣萬人移民搬遷項目和淶源縣域產業扶貧綜合發展項目。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和扶貧產業園區的建設和運營是上述兩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分別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白石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位于淶源縣城北部,占地155畝;白石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位于縣城南部,占地116.6畝。所有小區均由銀泰農業集團負責規劃、建設,按“五統一”方式管理建設,即統一征地、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綠化、統一安置,小區基礎設施完善,建有配套設施,小區建筑風格充分體現冀北及冀中民居特色。
“按照‘兩區同建、兩區同營’,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養則養思路,在建設移民搬遷安置小區的同時,我們還規劃了產業園區。”銀泰農業集團總裁戚宇平說,既要讓農民搬出貧困的地區,又能為當地農民提供充足的工作崗位、穩定的收入來源、專業的技能培訓和長遠而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多元化就業等方式,拓寬當地農民收入渠道,從而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標。
自銀泰集團進軍農業領域以來,成立銀泰農業集團,計劃對太行山脈一帶約500萬畝荒山荒坡進行綜合改造,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帶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截止目前,銀泰農業已和河北省12個市、縣簽約。
在銀泰農業的布局上,更多體現了沈國軍的戰略性公益思維。傳統的農村扶貧大多都是扶貧機構給貧困戶送錢,并沒讓他們具備可持續營收的能力,傳統的扶貧模式已不適應國家現階段對脫貧攻堅的要求。有別于傳統農業,銀泰農業兼具共享價值和平臺思維,將農業作為本底,又將農村扶貧、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美麗鄉村的建設、互聯網+農業、生態保護等都結合在一起,建立一個平臺,讓這些貧困的農民今后有事情做,能夠自食其力。“通過技能培訓,讓農民在家門口、在銀泰農業建設的農業產業園里面工作,讓他們獲得可持續的收入,改善生活。”沈國軍說。銀泰農業將和政府共同探索扶貧新模式,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貧困狀況。